IAF锋建筑节 | 当矶崎新+胡倩工作室遇见汤桦建筑事务所
在秋高气爽的秋天,由CIVRO与广州设计周联合举办的IAF锋建筑节即将迎来2021年最后一场巡礼活动。这一次,IAF锋建筑节走进世界前沿城市——深圳。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深圳像是一夜之间拔地而起。短短四十年间,深圳的蓬勃发展早已摆脱了边陲小渔村的头衔,一跃成为令人惊艳的新兴现代化都市。
创新活力、开放包容...渐渐成为深圳代名词,她强大的包容力吸引了一批批满怀理想的追梦者奔赴在这片热土上,其极具活力的思维碰撞与融合也同样吸引了IAF锋建筑节,2021IAF锋建筑节思想论坛·深圳站择址深业上城剧场,与深圳当地青年共举一场朝气蓬勃的思想盛宴。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嘉宾阵容
01.
矶崎新+胡倩工作室联合创始人:胡倩
胡倩,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理工部建筑学,是世界著名建筑师以及普利兹克奖获得者——矶崎新老先生的工作伙伴、唯一合伙人。矶崎新老先生在建筑界拥有崇高地位,是许多建筑师心中的偶像和楷模。
胡倩女士从早稻田大学毕业后跟随矶崎新老先生工作近三十年,深受其另类主流建筑设计思想影响,在建筑与艺术、文化的融合性创作层面拥有深厚造诣。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胡倩 女士
矶崎新+胡倩工作室联合创始人
日本一级注册建筑师
英国皇家特许注册建筑师
(RIBA Chartered Architect)
02.
深圳建筑改革见证者:汤桦
汤桦,一名资深的建筑师和大学教育工作者,被称为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的“黄太阳”,八九十年代重建工毕业的学生很少有人说没有受过他的影响,是重庆、深圳两地的顶流建筑师。
深耕建筑行业四十年,汤桦伴随着改革开放一起成长,见证并参与了深圳从工地开发到高厦遍地,是名副其实的深圳资深建筑师。此外,汤桦自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后一直留校任教,培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建筑师。不管是项目实践还是教书育人,汤桦一直在建筑行业耕耘。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汤桦 先生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
深圳汤桦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主持建筑师
英国皇家特许注册建筑师
(RIBA Chartered Architect)
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建筑与环境委员会委员
03.
梦想发布:我与我的未建成
作为一个聚焦“未建成”设计作品梦想重生与复活的国际赛事,IAF锋建筑节在每一场城市活动中都会设置“梦想发布”环节,邀请多位建筑师/设计师朋友作为梦想嘉宾莅临现场,在这里,我们有机会去了解他们那些“未建成”的设计作品背后蕴含的创意和理念,让这些曾经未能付诸实践的项目重新来到大众面前。IAF锋建筑节将此称为未建成的梦想发布。
此次全国巡礼活动,IAF锋建筑节诚邀了四位深圳当地青年标杆建筑师,他们对建筑设计行业有着满腔热忱,对建筑先锋性有着犀利的观点,对未建成深有体会,是建筑师群体的一部分缩影。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张之杨 先生
Ingame Office(局内设计)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张之杨先生先后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曾在荷兰大都会事务所(OMA)、美国AECOM (原EDAW易道)等公司担资深项目建筑师及城市设计师。
2008年至今,张之杨多次以客座教授身份持续参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以及深圳大学设计教学工作。2019年深港双城双年展(UABB)策展委员会学术委员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深圳建筑设计审查专家库》专家、深圳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咨询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建设工程设计评标专家。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朱雄毅 先生
悉地国际集团副总建筑师
东西影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东西影工作室2012年由朱雄毅、王照明创立,隶属于悉地国际公共建筑事业部。工作室定位于以日常身边所见所闻之“东西”作为对象,以“轻量化”的设计理念,介入公共生活、公共空间、公共建筑的实践。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陈泽涛 先生
坊城设计创始合伙人及创意总监
荷兰贝尔拉格城市与建筑学院硕士
深圳建筑设计审查专家库成员
陈泽涛先生的设计观坚持本质思考,直面每一块场地以及每一个设计最核心的问题,坚持从研究到设计,从策略、规划、建筑、景观、室内一体化的设计方法,多次受邀参与深港双年展的设计课题研究,包括一百万保障房,城间城,价值工厂等。他创立的坊城设计工作室致力于中国城市化研究与实践,多个项目曾获得世界建筑节WAF,Dezeen Awards,世界建筑资讯奖WAN,为亚洲设计DFA等奖项。

(图片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徐昀超 先生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直属院院长/主持建筑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徐昀超先生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建筑学硕士,是美国AIA建筑师协会联合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理事,曾就职于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纽约RAFAEL VINOLY建筑事务所。从业以来,他一直秉承“以空间创造时间,追求无相的设计。在遵循自然万物的游戏规则同时,回归真实世界的多重需求,营造通往人性与灵魂的诗意栖居。”为设计哲学,屡次获得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金奖,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金奖;美国国际建筑奖展览类大奖等国内外奖项。
(文章来源:CIVRO希洛系统门窗公众号,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