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端午,天之骄木门与您“粽”享温馨时光
“五月五,过端午。点艾叶,挂柳枝,香草荷包五彩绳,炸油饼,做米糕……”悠扬的歌谣在耳边缭绕不散,略带燥热的风吹动满街的艾叶清香与糯米的香甜气味撩拨着我们的嗅觉。又是一年端午时,又到一年粽飘香!
端午节习俗
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芳香奇特,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所以端午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悬挂艾叶。
食粽
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
赛龙舟
很多地方端午都会赛龙舟。传说楚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佩香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
吃五毒饼
端午临近夏至,人易中暑生病。古人于是食用五毒饼强身,人们把“蝎、蛤蟆、壁虎、蜈蚣、蛇”印在饼上是为“五毒”。馅也是五种“樱桃、荸荠、桑葚、黄杏和江米藕”。
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人们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虽然各地习俗有别,但在中华悠久历史的沉淀中,在“仁、孝、礼、智、信”文化的熏陶下,端午节衍生出的是对家庭温暖的渴求和依恋。人在年轻时总有离家闯荡江湖的梦,随着年岁渐长,总会慢慢明白家人的重要,尤其是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之下,愈发渴求回归家的温馨。关上房门,隔绝外界的喧嚣与浮躁,和父亲下棋唠嗑,帮母亲淘米洗粽叶,一起享受这宁静温馨的团聚时光。
每一扇天之骄木门,都是故事的忠实聆听者,沉稳深邃的色调,是岁月的沉淀,细腻的木纹,诉说着时光的流逝,每一次踏入门内的那个家,世俗的喧闹,顷刻间融化。浓情端午,天之骄木门与您“粽”享温馨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