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门窗:简单了解一下被动式门窗与被动式建筑
许多消费者在了解系统门窗的过程中,偶尔会听到有关“被动式门窗”的些许信息,但往往停留在对“被动”一词的好奇与疑惑上。什么是“被动式门窗”,是不是还有“主动式门窗”,以及与系统门窗有什么区别?
系统门窗与被动式门窗
从应用角度来讲,被动式门窗最有价值的特征就是超级保温、超级密封等优越性能。以节能环保来说,功能定位这一点与系统门窗是一致的。
系统门窗主要是针对门窗产品本身而言,针对门窗的性能、结构、材料、工艺等一系列生命周期进行构建,从而达成更高的门窗性能标准;

(图片来源:中建门窗公众号,侵删)
阳光通过窗户给室内带来光线和温度
而被动式门窗并不是一个独立概念,而是依附于被动式建筑的一个概念分支。更直白一点的说法就是:一定是要先有一个符合标准的被动式建筑,参与构建的门窗产品才能称为被动式门窗。
探讨系统门窗与被动式门窗的关系,就像探讨钢化玻璃与汽车玻璃一样,即使有很多相关之处,但两者并不是要描述同一个事物。
关于“被动式建筑”
由于被动式建筑的概念相对更加超前,认证标准要求的性能也更为严苛,导致单就被动式门窗的性能表现而言,即使以系统门窗的标准来考量,也是性能相当出色的一种类型。

(图片来源:中建门窗公众号,侵删)
被动式建筑的利用自然因素调节室内
“被动”一词表明基于被动式设计而构建形成,而被动式设计完整的概念是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最早是由德国率先提出,并于1991年建设完成全球范围内首栋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采取专业而系统的设计构建方式,内部采暖不再依赖人工额外的供暖形式,而是利用自然阳光、室内电器的自然散热、室内活动人员的自身散热实现。散热同样不要求额外供能,利用遮阳设计、夜间开窗等形式解决室内降温需求,同时为室内提供循环新鲜空气。高标准的保温性与气密性可以使室内环境长期维持在一个适宜的状态,而尽可能降低对化石能源的消耗。
其实如果脱离学术性一板一眼的描述,我们会发现“被动房”早就存在于人类文明之中。原始人居住的洞穴、泥屋就有保温御寒的功能,与室外相比,室内能保持在冬天相对温暖,夏天相对凉爽。现代的普通房屋仍可以遮风挡雨,但无法在气温变化时,不依靠人为额外采取供能措施,而继续维持室内的舒适度。

(图片来源:中建门窗公众号,侵删)
洞穴、泥屋能提供相对舒适的居住环境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目的,就是希望利用被动式策略来减少对人工供暖与散热的需求,通过加强房屋本身的保温、密闭性能,尽可能追求室内稳定的舒适度。
关于被动式建筑的认定
学术界通常通过两项标准进行被动式节能建筑的认定:
①建筑每年采暖能耗不超过15KW·h/(㎡a);
②包括采暖、空调、生活热水、照明和家电在内的年总一次能源耗量不超过120KW·h/(㎡a)。
德国对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则有更多的要求:
①年采暖终端热耗≤15KW·h/(㎡a);
②最大供热负荷≤10w/㎡;
③各种能源消耗量包括家用电器,生活热水和采暖等≤120KW·h/(㎡a);
④空气渗透率为N50≤0.6次/h;
⑤超温频率≤10%.
对被动式建筑的测定参数要求已经非常严苛,而对被动式门窗的性能要求则来到K≤0.8W/(㎡k)。能达到这一标准的窗户,才能在保温属性这一项上满足被动式建筑的建设要求。
|
分级 |
分级指标值K |
|
1 |
K≥5.0 |
|
2 |
5.0>K≥4.0 |
|
2 |
4.0>K≥3.5 |
|
4 |
3.5>K≥3.0 |
|
5 |
3.0>K≥2.5 |
|
6 |
2.5>K≥2.0 |
|
7 |
2.0>K≥1.6 |
|
8 |
1.6>K≥1.3 |
|
9 |
1.3>K≥1.1 |
|
10 |
K≤1.1 |
|
注:第10级应在分级后同时注明具体分级指标值。 |
GB/T 31433-2015 建筑幕墙、门窗通用技术条件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等级划分标准,被动窗需求的性能已经处于常用分级范围的第10级,甚至参数要求更加严格。
被动式建筑意味着更贵?
建设成本

(图片来源:中建门窗公众号,侵删)
由于在建造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考虑超级隔热、超级密封相关的工程设计,建造成本必然会高于普通的住宅建筑。
使用成本
被动式建筑在投入使用之后,在能耗方面的支出将大幅降低。采暖方面的成本转变成了无需投资且自由地获取太阳光线,通风换气也是采用没有人工能源消耗的空气循环系统。
从长期使用的角度来看,节省的能源费用会不断抵消建造费用带来的过量成本,并最终使建筑物生命周期的总成本降低。被动式建筑对于能源、环保、绿色等领域的价值,值得人们花费精力去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性。
(文章来源:中建门窗公众号,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