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麒门窗】古代门窗无玻璃、无铝材,是如何遮挡风雨的?
在中国古代,并没有铝合金、钢塑、玻璃、纱网那些材质做的门窗,那个时代的门窗只能用纸来糊。那么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在纸出现以前,人们用什么呢?
秦汉前:一般用绢、布糊窗
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东汉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但这时候,纸还没普及,质量也不是很好,易烂,因此不能大面积当窗户纸用。
隋唐:穷者以草蔽窗
隋唐时期,纸仍很贵,很多普通人家只有几根窗棂。有的直接手动用木板装卸采光通风,有的用草席挂在窗上方用木棍支起,有的用纱布,买不起的只用稻草或者草席遮蔽。
宋朝:韧皮纸、油纸的诞生
到唐宋时期文人多用韧皮纸书写,这种纸较厚密,双面写字,拟稿之后的废纸,其主要用途就是糊窗或者糊墙了。窗户纸易破损,选用油纸不但可防雨雪湿破,还能增加透光度。
清朝:宫殿首用平板玻璃
到了晚清,大量平板玻璃涌现,紫禁城各宫殿的门窗逐渐换上了玻璃,窗户纸才逐渐从宫廷中消失。
为什么纸糊的门窗如此受欢迎呢?
在东汉之前,门窗用的是绸布。在王宫和贵族家庭中,窗户上一般蒙着绸布,不过百姓们是用不起绸布的,他们大多使用自己织造的麻布。因此当时无论是贵族还是普通百姓,他们的住宅都存在采光不足的问题,这个问题在纸出现以后,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学过中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纸出现于中国西汉时期。请注意,那位著名的蔡伦并不是发明了造纸术,而是改良了造纸术而已。那时候纸糊门窗非常有优势,既能采光又能挡风,就算破损也能随时更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