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门窗企业如何培养工匠精神
2016接近尾声,有媒体盘点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十大新词”,其中“工匠精神”榜上有名。当“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时,让人耳目一新、津津乐道,在各行各业中引起极大关注。
随后各行业开始弘扬工匠精神,除了精神层面,企业还通过实际行动挖掘更多技术精湛的匠人前来坐镇。但是在寻找工匠过程中,有不少企业表示,现在工匠太少了,有工匠精神的人更是不多。
中国不缺工匠,缺的是对工匠的尊重
中国缺工匠吗?关于这个问题,不少专家表示,其实中国不缺工匠,缺的是对工匠的尊重和敬重。
一直以来,中国就有很多手艺精湛的匠人,古代有被称为木匠祖师的鲁班,以及其他默默无闻却技术超群的铜匠、铁匠、石匠等。然而,随着农耕时代结束,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市场追求速度等,一些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日常生活。
时至今日,不少工匠的生存环境更是越来越严峻,有些工艺甚至濒临失传。人们趋之若鹜的是当官、做老板、成为大明星,对以技术工人、农村手艺人为代表的工匠则不屑一顾,觉得那是没有出息的人才去干的事,不愿让自己的孩子选择这样的工作。
因工匠在社会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他们对自己的要求自然会放低或者干脆放弃自己的手艺、技术,如此一来,“工匠精神”大打折扣,工匠越来越少,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劣质产品,影响了行业发展。
门窗企业能为工匠做些什么?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些在各领域里工艺精湛的匠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然而,如今因为大家对匠人的不尊重或是忽视,使得这些拥有匠心的匠人越来越少,这无疑是各行业的损失。”对此,整体门窗十大品牌圣堡罗整体门窗(也名圣堡罗门业))董事长吴国洪先生表示颇感痛心。
圣堡罗整体门窗吴董认为,工匠应该得到更多尊重和敬重,为鼓励以及更好地培养产业匠人,弘扬匠心精神,企业也切实做了一些事。
1.完善管理机制
要让门窗匠人对企业有信心,首先企业自身要足够重视和尊重这些匠人,让技能人才有地位、有较高的收入、有发展的通道。为给门窗匠人一个公平的发展环境,圣堡罗整体门窗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制,对技术工人实行级别薪酬管理,根据其责任的大小、能力的强弱,安排不同的职务,实现企业内部公正。其中,对于优秀的人才,企业会给予晋升、薪酬奖励、奖励旅游等,进一步肯定他们的价值,这也是他们更加认真对待工作的动力。
2.注重人文关怀
员工每天都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一丝不苟、专注专一,将工匠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如此专注工作后,员工也要适当放松,做到劳逸结合。
为此,为员工提供篮球场、羽毛球场等活动场地,供员工运动、健身所用。平时节假日也会举办一些趣味运动会、欢庆会等活动来丰富员工的生活,或者****旅游等让员工放松身心。就在今年九月,企业就组织了员工去清远漂流。
此外,定时与员工聚餐,倾听员工心声,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对于一些遭遇不幸的员工家庭,企业也会施以援手,筹集善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3.加强内部培养
工匠亦是可以培养出来的,企业要多在内部宣传匠心故事、提供特别的培训,做出正确的引导,从而激发出员工的工匠精神。对于一些已有的门窗匠人,仍然要注重培训他们技能的提升,让匠人互相学习交流、切磋技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