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敏科技:K12退潮后,是时候关注教育智能硬件了
01、在线教育大转型
近期“双减”政策正式落地,短短几周教育股变身“垃圾股”,上千亿市值蒸发,这场抛售恐慌还远未结束。比起资本市场的风起云涌,教育机构在长期业绩逻辑改变后,做出的自救更值得关注。
从政策导向来看,目前主要是限制k12学科类培训,至于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暂不受限制。于是不少教育机构选择向这方面转型。好未来宣布将旗下少儿英语品牌“励步英语”转为素质教育新产品。高途教育已明确将改道职业教育,新版官网已经上线了语言培训、大学生考试、财经、公考、教资、留学、管理、医疗等类型职业教育业务。
早在今年4月,高途副总裁、高途在线负责人祁秀平就曾对外宣布高途在线(成人教育)“三年为期,行业第一”的发展目标。新东方则投资了滑冰培训万域芳菲,并在招聘中大量增设了美术、书法、舞蹈、体育等素质教育项目相关职位。
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算得上好方向,但不一定是好市场。
两者跟学科培训是不一样的逻辑,学科培训所积累的师资教材等优势,不能转化为新赛道优势。素质教育本身也属于红海市场而且只有千亿规模,大部分在线教育,比如斑马、小狸启蒙、瓜瓜龙启蒙火花思维等都有所布局,职业教育更是要面对中公华图等龙头企业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往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转型,注定也是一条艰难的道路。
相比之下智能教育硬件市场则满足市场大、需求多样化、有一定行业壁垒等特点,为此吸引到了互联网大厂、在线教育企业先后下场做智能教育硬件。
02、大厂掀起教育智能硬件大战
新入局教育领域的字节跳动,在去年10月份首发了自己的唯一一款教育智能硬件“大力智能作业灯”,今年3月,腾讯教育也官宣了新品“AILA智能作业灯”。据多知网报道作业帮内部也正在孵化智能学习灯,学习指令为“小帮,小帮”。
大厂巨头们纷纷酝酿打造“智能学习灯”,并非是看重了智能硬件利润,而是将其作为生态平台软硬件结合,同时也是构建新的流量入口打造学习生态闭环。但教育智能硬件传统互联网打法并不一定有效。

(图片来源:创敏科技公众号,侵删)
第一不会是算法为王的局面。教育赛道的逻辑共性大于个性,教育行业的难点痛点往往具有共性,无论是学科类培训还是素质教育问题都集中在有限的教材上,主要矛盾还是提升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第二,有教育内容积累并不一定能转化为智能硬件优势。从教育内容积累到智能硬件内容优势,之间差着新东方、字节教育、步步高,需要长期内容积累、硬件算法试错、硬件制造供应链管理能力,而且一个早已被传统教育硬件厂商高度内卷过的赛道,并不存在拿来就能用的可能。
第三、教育智能硬件是长赛道,长赛道更加强调综合优势和先发优势。腾讯做硬件更多是在打造平台寻求合作方,以AILA智能作业灯为例,腾讯将其与不同的B端机构连接,致力于打造生态。但是如此合作方就更为分散,很难有积累,问题反馈和解决链条也会过长。综合优势只有在一个篮子的时候才会发生更大的作用。
03、教育智能硬件想象空间巨大
有人可能会担心“双减”背景下,教育智能硬件前景几何?事实上,教育智能硬件跟“双减”(减轻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关系不大,其定位更多是辅助学习工具,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帮手而不是大包大揽的老师。教育智能硬件以其相对成熟的应用技术,能够通过其创新支持“双减”改革,并更好的满足多样化需求。
所以越来越多的基于家庭的教育智能硬件出现,比如儿童手表、故事机、词典笔、智能作业灯等产品,以及刚刚兴起的电子学生证更是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
教育智能硬件行业是增长较快的,据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教育智能硬件规模将达到453亿,较2020年市场规模增长约32%。
因为教育智能硬件市场的火热势头,引得资本和企业先后加入了教育智能硬件市场。据Quest Mobile统计,仅2020年一季度在教育硬件领域就有56起投融资事件。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教育硬件行业,还没有处于绝对龙头地位的品牌,行业的可塑性和成长性也正在于此。
据统计目前工具类教育产品渗透率在13%左右,而内容类产品渗透率只有4%左右。因此教育硬件想象空间还是很大的,目前只相当于互联网前半场的2000年初,一切尚在混沌发展之中。
艾媒咨询预测,教育智能硬件的发展趋势将以硬件为基础,以内容为核心,以服务为保障,从低附加值走向高附加值,以此激励用户为资源和体验付费。笔者认为教育智能硬件跟在线教育发展逻辑是不太一样的,软硬一体是基本功,如果把硬件当成流量池那就耗费巨大的成本,可能还会得不偿失。
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最终考验的是企业综合能力,涉及内容资源、硬件制造、供应链水平、渠道开发维护等,不是拼资本捞快钱的行业。从目前的教育智能硬件产品定价体系来看,跟之前在线教育课程相比定价并不算很高,因而更考验用户复购水平和认可度,这对企业来说更需要把质量和服务放在第一位,然后才可能有高附加值产品。
结语
教育行业政策变化行业动荡之际,往往也隐藏着发展机会,只不过并非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机会。哪家能率先做好软硬协同,打好技术基础,以用户学习需求为导向,才能穿过低效内卷的迷雾破茧成蝶。
(文章来源:创敏科技公众号,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