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改造家》幕后故事:科度门窗、苏州阿婆和她“不再奔波的家”
苏州有个地方,水陆并行、河街相邻。距此不远,就是苏州著名的大街——观前街。这里人流如织、园林密集,一座小桥横卧闹市。桥虽不语,但它的盛名却从唐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它就是唐朝著名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枫桥。
定位:苏州
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张阿婆,就住在距此不远的一栋老旧阁楼里……

(图片来源:科度定制门窗公众号,侵删)
装满回忆的老屋
这栋两层48平米、三室一厅、昏暗局促的小阁楼,承载着张阿婆难以割舍的记忆。从结婚到养育孩子,再到孩子各自成家——这所潮湿阴暗、天窗经常漏雨的老房子,最多的时候曾经同时居住了5个人。
小阁楼年久失修,到处都是安全隐患。
本期梦改栏目——《不再奔波的家》,看著名设计师史南桥先生和科度门窗如何点亮张阿婆的家。

(图片来源:科度定制门窗公众号,侵删)
(张阿婆家的房屋布局)
空间魔法师
史南桥,台湾省建筑设计师,上海高迪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米兰理工大学环境设计硕士。2019 上海国际设计周中国创意设计贡献人物。
处理个案数千,小户型及夹层空间的处理使他赢得“空间魔法师”的美誉。坚持一贯精细的空间切割手法,“小空间,大利用;大空间,大作为”。连续六次接受电视台邀请完成公益改造项目,引起广泛社会关注。

(图片来源:科度定制门窗公众号,侵删)
(设计名家:史南桥先生)
就是楼下特别的暗
一点光线也没有
走进大门,穿过一个小小的天井,就是张阿婆的小阁楼了。
张阿婆的女儿一边介绍,一边顺手打开了楼下的灯。“这个楼下特别的暗,不开灯的话,一点点光线都没有的”。
老街窄巷、天窗漏雨,周边小楼林立……改造前房屋的采光问题,是让一家人最为头疼的事。
史南桥先生带领的团队在和科度定制门窗的工程师们沟通,能否用巧妙的设计和高端的工艺,让阳光无遮挡的照亮张阿婆家?

(图片来源:科度定制门窗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科度定制门窗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科度定制门窗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科度定制门窗公众号,侵删)
(改造前张阿婆的家)
让阳光洒进底楼的大圆桌
史南桥先生带领的梦改团队在和科度门窗的工程师以及相关专业人员认真商讨后,决定把张阿婆的房子,由原来的两层小楼,改为三层,而那个最让人头疼的采光问题,将以一种非常特别的“逐层引入光源法”来解决。具体步骤是这样的——
三楼把原来的小阁楼进行整改,作为外孙女湉湉的画室,在小楼的第二层,设计师别出心裁的做了一个镂空的玻璃大圆桌,这样阳光就可以透过天窗和这个大圆桌,逐层放大光照面积,最终照进底层的客厅。

(图片来源:科度定制门窗公众号,侵删)
科度定制“电动开启天窗”
这种“逐层引入光源法”,对直面阳光和风雨的阁楼天窗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这个天窗,必须保温、隔热、防噪音、还要防漏雨。
科度的门窗系统,具有大视野、窄边框、隔音、降噪、防夹手等优点,它独特的隐藏式排水系统,非常适合潮湿多雨的江南。经过与科度门窗的工程师讨论,团队决定:阁楼上的天窗采用木质、双层玻璃、带遮阳功能、可远程遥控的“电动开启天窗”。

(图片来源:科度定制门窗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科度定制门窗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科度定制门窗公众号,侵删)
(科度门窗的工作人员在现场安装)
这种电动开启窗,双层玻璃并带有先进的遮阳功能。这使得它不仅具有更加优良的隔湿降噪性能,还能在炎炎夏日为张阿婆一家遮蔽灼热的日光。
为了检验天窗的防水功能,科度门窗的工程师还在模拟淋雨的气候场景下,用喷淋设备对其进行了长达六小时的开放测试,结果天窗密封紧闭,没有丝毫渗漏情况。

(图片来源:科度定制门窗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科度定制门窗公众号,侵删)
(喷淋模拟实验)
不再奔波的家
“像别墅一样了”,看到改造后的房子张阿婆的大女儿开心的说道,张阿婆更是“灵的,灵的”赞不绝口。
原来昏暗潮湿的老宅因为采光难题的解决变得温暖明亮起来,在“新居”里张阿婆再也不用白天开灯还担心摔跤的问题了,大女儿也终于放下了始终悬着的心,外孙女更是拥有了自己宽敞明亮的画室,祖孙三人的宜居愿望都在史南桥老师、科度门窗和梦改栏目的帮助下实现了。
最后再来看看改造后张阿婆家的新居美图,大家不要太羡慕哦!

(图片来源:科度定制门窗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科度定制门窗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科度定制门窗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科度定制门窗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科度定制门窗公众号,侵删)

(图片来源:科度定制门窗公众号,侵删)
(文章来源:科度定制门窗公众号,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