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源木门|重阳节,陪伴是我"门"最好的礼物!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登高望远怀故乡,对于身处喧嚣尘世、在人群中匆匆来去的现时的我们,在菊花的清韵里,也便有了一隅让心灵憩息的归处。为诗,为爱,为远方。
人间秋如许,年华已老,枫树已老,悸动的心早已随着流年远去,而那些旧时光却在内心深处,依旧飘着淡远馨香的气息。这熟悉的气息里,有遥遥无期的故乡、有需要守护的亲人、有绵绵不绝的爱,有数点过的一个又一个秋天。
每至金黄色把山河渐染,我便知道又到了这九九重阳。
九九重阳,民间习俗
1 赏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
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2 赏菊
九月初九,也正是菊黄蟹肥时。菊花一团团、一簇簇,竞相开放,千姿百态,非常逗人喜爱。
3 登高
在古代,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登高所到之处,多是登高山、登高塔。
4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提到重阳节,广为人知的王维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实际上,1988年我国就将农历的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年节”,九九重阳敬老。除了必须回家,当然还有孝敬爸妈。
重阳节的这天,不需要多么贵重的礼物,一句问候,一个拥抱,父母长辈就能感受到儿女晚辈的爱,九九重阳节,情暖老人心。林源木门,为父母温暖守护!

(图片来源:林源木门供稿,侵删)
世上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我已经长大,你还未老~我有能力报答,你仍然健康~这个重阳节林源和你一起,祝天下老人幸福安康、节日快乐!

(图片来源:林源木门供稿,侵删)
如果今年的你,也不能陪伴左右,那就让林源木门将健康和温暖,连同你对家的爱带到老人的身边,用真芯给老人一个健康温暖的家,岁岁重阳,今有重阳,林源木门愿意陪伴你和你的家人,不止一个重阳节。
(文章来源:林源木门供稿,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