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续向好中谨慎前行 有色金属工业仍大有可为(三)
镍锡行业运行将会更加规范有序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稀有稀土部 刘洪吉
以十年为周期(2006年--2015年)来看,2015年镍价已经处于低位,锡价处于相对低位,从2015年年底至今,镍锡价格恢复性上涨,总体处于上升通道。截至目前,镍锡价格回调幅度分别超过20%和40%。
供需关系是影响价格走势最基础、最核心的因素。2015年中国原生镍产量约为63万吨,同比下降11%,约占全球总产量三分之一。2015年中国镍消费量约为96万吨,同比增长2%,增幅明显放缓,但仍居世界首位。中国镍应用领域高度集中,其中,不锈钢行业居主导地位,占比约为85%,电镀行业和电池行业占比分别为6%和3%。2015年,受市场价格深度下跌和需求持续低迷影响,中国精锡产量为16.7万吨,同比下降约6%,供给有所收紧,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供需关系。总体上看,近十年中国锡消费量平稳增长,占全球比例逐年提高。2015年,中国锡下游消费可以概括为:传统领域承压运行,新兴领域发展较快,消费量为15.8万吨,同比小幅下降3.6%。
关于经济环境方面,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一些低效、落后产能将逐步退出,产业自身技术创新的引导力也将会加强。同时,中国经济仍将维持中高速增长,为镍锡下游消费市场提供相对稳定的市场预期。行业环境方面,一是行业自律将会持续加强,行业运行将会更加规范有序;二是镍锡期货上市,将会进一步完善我国镍锡价格形成机制,期现结合将更加紧密,期货等现代化方式服务于实体的作用将会更加凸显。
展望未来,初步预计2016年中国镍锡产量将会有所收紧,分别为60万吨和16万吨;消费量将小幅增长,分别为100万吨和16.3万吨。
中国铝消费增长空间巨大
--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首席专家 熊慧
回顾全球铝工业的发展,可以看到,铝消费在全球范围内、在各个应用领域基本上都是保持增长的,其增长的动力不仅来自于应用领域自身规模的扩大,更受到铝应用程度不断加深的推动。如交通运输领域,随着汽车产量的增长及汽车零件铝化率的提升,使汽车制造业成为铝消费增长最快的领域;而城市化的推进,为建筑、耐用消费、包装行业的铝消费提供了持续的增长动力。根据安泰科预计,2016年,全球铝消费总量有望达到7575万吨,2001年--2016年间年均增长5%。中国的铝消费增长最为迅速,同期增幅到达12.2%。2006年中国开始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铝消费国,至2016年中国铝消费占全球比重达到45%,比2000年提高了30个百分点。
铝的消费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近年来,中国铝消费增长举世瞩目,其快速增长的动力就来自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历史数据研究表明,中国经济每增长1万亿元,铝消费增长55万吨。
资源的集中消费是过去一段时间及现在中国铝消费所表现出来的显著特点。单位GDP对应的铝消费量所代表的消费强度的研究表明,中国消费强度不仅高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高于巴西、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该特点是中国所处的工业化和后工业化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发达国家也都经历过资源集中消费的过程。
中国人均铝消费也有十分快速的增长,正在追赶发达国家的水平,但现在还存在较大差距。通过横向对比,2016年中国人均铝消费量预计24.1公斤/人,排在中国前面还有很多国家,其中,美国、日本达到约30公斤/人,而瑞士、德国等国都接近甚至超过40公斤/人。
2020年是中国“十三五”结束之年,根据预测,“十三五”末期,中国全口径铝消费规模将达到4300万吨。目前中国铝消费增幅已经有所收窄,未来还将继续;而且铝消费增长速度在各消费领域发生分化,虽然建筑行业作为第一大消费领域的地位在短时期内还难于被替代,但是交通运输、包装容器等领域铝消费增幅将持续超过建筑等传统消费领域的增长,从而对整体消费规模的扩大发挥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