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门窗的发展史!
建筑门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的住所是天然岩洞。"上古穴居而野处",无数奇异深幽的洞穴为人类提供了最原始的家,洞穴口的草盖大约便是最早的门。
宋朝规定每扇门的宽与高之比为1:2,最小不得少于2:5。唐代花心常用直棂或方格,宋代又增加了柳条框、毯纹等,明、清的纹式更多。框格间可糊纸或薄纱,或嵌以磨平的贝壳。从代表地位的城门到看家护院的院门,再到现在作为空间的分割与出入的房门,门在建筑史上一直作为重点存在。
由门发展出的窗,也同样经历了一段发展史。唐以前以直棂窗为多,固定不能开启,因此功能和造型都受到限制。宋代起开关窗渐多,在类型和外观上都有很大发展。宋代大量使用格子窗,除方格之外还有球纹、古钱纹等,改进了采光条件,增加了装饰效果。清代北方的支摘窗也用于槛墙上,可分为二部,上部为支窗,下部为摘窗,两者面积相等。南方建筑因夏季需要较多通风,支窗面积较摘窗面积大一倍左右。我国现代建筑门窗是在二十世纪发展起来的,以钢门窗为代表的金属门窗在我国已经有九十年的历史。但是,中国当代建筑门窗发展的黄金时代,1981~2001的二十年。1911年钢门窗传入中国,主要是来自英国、比利时、日本的产品,集中在上海、广州、天津、大连等沿海口岸城市的"租借地"。
1925年我国上海民族工业开始小批量生产钢门窗,到新中国成立前,也只有20多间作坊式手工业小厂。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北京、西安等地钢门窗企业建起了较大的钢门窗生产基地,在工业建筑和部分民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七十年代后期,国家大力实施"以钢代木"的资源配置政策,全国掀起了推广钢门窗、钢脚手、钢模板(简称"三钢代木")的高潮,大大推进了钢门窗的发展。八十年代是传统钢门窗的全盛时期,市场占有率一度(1989年)达到70%。铝合金门窗七十年代传入我国,但是仅在外国驻华使馆及少数涉外工程中使用。 而随着国民经济治理整顿深入发展并取得成效,铝门窗系列也形成较为发达的铝门窗产品体系,确立了支柱产品地位。
现代建筑中使用的门,依据实际使用功能的不同,按开启形式分类,主要有平开门、弹簧门、推拉门、旋转门、卷帘门、上翻门、折叠门、升降门、自动门等。从材料上区分,有木门、金属门、玻璃门及塑料门。现代建筑中用的窗的开启形式主要取决于窗扇转动的方式和五金配件的位置。一般分为平开窗、翻窗、旋转窗、推拉窗、滑轴窗、固定窗及百叶窗等。窗的常用材料有木、钢、铝合金及塑钢等。门窗艺术经历了开启、材质、装饰等方面的历代变迁后,在现代建筑中仍是设计的点睛之笔、重中之重。
西安时瑞雅斯门窗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加工和销售铝合金门窗,对市场上的断桥门窗、金刚网纱窗、金刚网一体窗、提升推拉门、阳光房、天窗等铝合金门窗房都有较深的研究和创新,时瑞雅斯门窗的前身黄河门窗从最早的钢门窗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到铝合金门窗,再到后来的铝合金门窗和塑钢门窗的加工销售,直至现在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新型门窗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