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潜藏着巨大的需求
2018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6.57万亿元,预计2022年可达10.29万亿元。中国的老龄化趋势中潜藏着巨大的需求,从养老、护理到康复、健康管理,甚至延伸至互联网、大数据、旅游、教育,众多企业已在布局相关产业。
同时,政策也在支持养老产业的发展。“2013年以来,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大概100多份政策文件,涉及到的养老的方方面面。而国家级的三份文件更构成了中国养老服务业相对完善的政策体系。”民政部培训中心、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所所长成海军在上述会议上表示。
根据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乔晓春的计算,北京的离退休老人每月人均能领取3456元养老金,中位数则是3300元。加上继续工作获得的收入、抚恤金、企业年金、子女给的补贴、房租收入后,每月人均收入是4395元,中位数是3833元。只有10%的老年人每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
以北京市所有养老机构对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的收费为例,平均而言,作为事业单位的机构每月收3700元,民办非企业收费4500元,企业则收费9800元。
能在高端机构消费的人显然是少数。李婷玲担任院长的护理院还没有开张,半数房间已被订走,预定者基本是公务员、教师、医生这类拥有丰厚养老金的人群。
此外,在护理、照护方面有刚性需求的老人也未必有能力购买必要的服务。北京的民非养老机构数量最多,有调查显示,2017年北京民非养老机构对能自理的老人每月收取2727元,半自理老人每月3196元,失能老人每月3926元。
也因此,业界十分看重政府是否能推行一些制度化的手段来提高老年群体的支付能力和购买服务的意愿,包括城市是否是国家医养结合的试点、是否推行了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等。这两项制度都启动于2016年,在那之前,养老基本只能靠自费。长期护理保险能够为住进养老机构的失能老人提供每月上千元的资金,也能支付一定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费用。
(文章来源:宅美智能家居官网,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