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大棒逼近木门行业?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随着我国入世,不可否认,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大量的“中国制造”活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不论是服装鞋袜,还是冰箱彩电,无不打上“中国制造”的烙印。低价位、低成本、低附加值是“中国制造”的特点,中国的木门行业也并不例外。在其他行业反倾销案“兵临城下”之时,木门行业是否可以“独善其身”?
入世后,中国成为面临“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世界贸易组织接到针对中国相关行业的“反倾销”讼诉不少,其中有一年高达54起,占当年世贸组织接到反倾销讼诉案总数的1/4。
在中国,一些“三低产品”占出口的大多数,一方面给进口国当地中、低档消费者带来了实惠;另一方面,也给当地同行业经济的发展设置了障碍,从而引起了当地相同行业的“愤懑”。近几年,不但一些发达国家向“中国制造”抡起了“反倾销”大棒,就连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南非等发展中国家),也为了维护本国经济,向“中国制造”宣战,大打“反倾销”牌。
在家居建材业中,遭到反倾销已不鲜见,从家具到钢材,再从陶瓷到铝材,“反倾销”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中国木门业,会不会遇到“反倾销”?
笔者观点是:不是不可能,只是可能时间未到。中国的木门出口,暂时还没有被提起反倾销诉讼,但这并不排除中国木门业不会遭遇到“反倾销”。
笔者认为,如果一种产品,在发展期利润空间不小,但缺乏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各自为战,行业就会出现“争抢”利润现象,也容易在市场造成非理性产能扩张,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并不发达的“世界工厂”,缺乏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必将会引起出口国的警惕。
据笔者观察,不同国家对中国提出反倾销诉讼有两种类型:一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是相对落后的国家,会对中国资源性产品提出反倾销诉讼,比如2007年8月份,南非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铝型材(含门窗型材)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就属于此类情况;而另外一种类型,则是发达国家对中国日用消费品的反倾销调查,比如,一直悬而未决的欧盟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调查,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倾销”与“反倾销”的关系时,还需注意地区差异,避实就虚。
近几年,中国的木门出口,大体来说,是积极的,平均每年出口量以近30%的速度递增,虽说近期受国家相关政策的限制(比如,去年木门出口退税率从13%降低至11%),但出口量仍在增长。
木门出口,目前受到反倾销诉讼可能性不大
笔者认为,近一两年内,中国的木门目前出口受到的反倾销诉讼可能性不太大,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中国木门业兴起时间不长,只有8到10年左右的时间,我国目前的木门出口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距全面大规模、品牌化抢占国际市场,与别国抢市场还有一些距离,无论从出口量,还是出口额上看,中国木门产品在国外还是有发展空间的。近一两年,出现木门的国际反倾销诉讼可能性比较小。
据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木门出口额为4.94亿美元,2007年出口额预计达到5.57亿美元,虽然增长13%,但这与家具、陶瓷、铝材相比,是少之甚少,相比而言,我国木门出口量还比较小,尚不足以对别国市场构成实质性的影响。
第二,产品种类增多,工艺相对提高,部分产品差异化、相对稳固的国外工程客户的存在,会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起到一定缓和作用。就目前而言,经过快速发展,在中国活跃着3000余家工厂化生产且能达到《木质门》行业标准的生产企业,研发、设计、工艺、营销模式等有所提升,迎合了国外的需求。企业虽存在产品同质化现象,但由于数量大,其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化,这起到一定的缓和作用,各门企间大规模恶意低价竞争的时期,还没有来到,还有着相当的发展空间。
第三,成本上升,将刺激实木门产品价格稳固提升,也将延缓反倾销诉讼的到来。近些年,包括原木、密度纤维板在内的原材料价格和人工、运输费用的上涨,木门生产成本增长,企业基于成本考虑(近年国内有些木门企业已开始重视品牌建设),不会轻易压低价格,木门价格稳定是主基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外木门市场还是认为“中国制造”木门产品有利可图,每年也吸引不少境外客商。所以,木门的国际反倾销诉讼可能性还比较小。
虽说近一两年,对木门业提起反倾销诉讼可能性较小,但并不意味在局部会出现贸易“磨擦”,面对类似于反倾销的诉讼,我们也不需要害怕。可从中外胜诉的案例中可以看出,特别是从最近铝材反倾销诉讼的初步胜利可看出,当“被告”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积极面对。
而对“反倾销”诉讼,我们木门企业也不要畏惧,把进行反倾销诉讼想象是一只恶老虎,即使对方是恶老虎,也要充当起武松的角色。其实“倾销”与“反倾销”是一种正常的国际贸易争端,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利用好“反倾销”这一国际争端,达到扩大和巩固自己的国际地位和市场需求,从而扩大产品知名度。如何预防反倾销诉讼对我们木门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是我们应高度关注的问题,国际市场风云变幻,我们必须防患于未然。
居安思危,要有行业危机感
在此,笔者还是有必要向中国门企业提个醒,木门的反倾销的大棒可能正朝我们逼近,居安思危,行业危机感还是要有的。
中国木门出口企业,大多数还是在卖“木头”,对品牌的认识还处于原始阶段,木门出口多数是贴牌生产,其实就是在卖资源,如果这些“木门”想抢占那些木材大国,进行“远程作战”,只有采取“低价、高量”的竞争,获得市场利润,在一定程度上会妨碍甚至伤害当地的同行业。这必将引起所在国的注意,甚至是打击,因此很容易引起反倾销诉讼,为了避免此类现象出现,木门生产企业就需要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哪个国家对宝马车进行反倾销诉讼!“宝马”具有较高的品牌价值,已经具备了在世界范围内“征战”的品牌核心竞争力。
我国木门出口总量不小,但大家知道,有许多是做贴牌生产的,而且,同行间的合作少,基本是“各自为战”,这可能将成为木门产品遭遇反倾销诉讼的一个因素,大家在抢夺国际市场的时候,大多数是单枪匹马,甚至出现相互压价抢占国际市场的现象,笔者认为,不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恶意竞争受到伤害的必将是我们企业自己,“团结就是力量”。这话虽说通俗,道理却深刻。但一旦遇上“反倾销调查”了,我们则要积极面对,这里有一个例子:2007年8月10日,南非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铝型材(含铝门窗型材)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产品为挤压铝型材,这是中国铝型材企业首次遭遇国外反倾销调查。事发后,政府、企业积极应对,迅速反应,各方联合周密详细地完成了答辩,经过几个月的工作,有关专家与官员调查后认定,佛山的广成、广亚、永兴、坚美等5家铝型材企业没有在南非倾销产品;其他中国企业则对南非倾销幅度为10.38%。在进口产品连年增加的情况下,南非铝型材生产企业确实受到了损害,但无证据表明,这种损害是由源自中国的进口产品造成的,因为中国出口到南非的铝型材中74%都没有低价倾销。因此,南非国际贸易管理委员会初裁决定,建议终止对中国铝型材的反倾销调查。南非海关联盟现已初步仲裁广亚、广成不构成实质性倾销,实行零关税政策,这是中国首宗铝型材行业应诉反倾销的成功案例。
从这个案例中可看到,“羊遭遇狼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群羊不去抵抗,任人宰割。”更要避免羊群里出现内讧,相互出卖,这才是最可怕的。再者讲,当“被告”也不一定是见不得人的,当“被告”不一定会输官司。要抢占市场,首先要维护市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别人起诉,我坦然应诉,据理力争是天经地义。
笔者认为:中国木门行业近一两年遭遇反倾销调查可能性不大,但这并不代表在局部发生贸易磨擦,更不代表3-5年后不会出现反倾销调查,如何避免反倾销的根本——是增加我们木门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要将卖“资源”变成卖“品牌”,努力提高木门产品附加值,塑造自主品牌,这才是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