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门出口价“超低”仅赚“零头”利润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近年来“中国不能仅成为世界的加工厂”、“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等呼声,出现在不少行业里,家具、服装、鞋业等行业目前仍有“贴牌”之痛,但基于竞争激烈及资本的逐利性,有点利润也要咬牙往上顶,行业对此已是“无奈的接受”。新兴的木门产业,用木材资源、劳动力资源、其他等资源“浇铸”的木质门,以及木门生产加工工人与木门企业,不能总陷在附加值少的生产加工“泥淖”中,难道又得走进这一“宿命”?在资源与品牌塑造的协调中,企业为树立木门民族品牌要做点什么?
单樘均价近40美元----
木门出口价“超低”仅赚“零头”利润
目前,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木门出口价格,全国平均是近40美元,最高是辽宁地区,平均是68美元,高出44%,看起来好象是比平均价超出许多了,但你得知道,东北是我国的木材基地,也是木门的重要生产“战略圈”,东北拿出去对比了,等于亮了自己的底牌,事实是,我们的确价格低廉,有的企业也“无可奈何”。
大家知道,上海、浙江、山东等,是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的重要地区,但他们的价格比东北要低,最低的是华南经济圈的核心省区----广东,平均单樘出口价才23美元。另据相关资料统计表明,新疆去年1月至10月,实木门出口159批、111038扇,货值377.41万美元,但事实上,其平均价格每扇只有30.3美元,同类产品价格同样比美国低得多,因此,木门企业应不能满足如此的零头利润,今后中国木门行业应向高档品牌发展。
说到这里,笔者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是浙江一记者告诉笔者,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嘉善木业,创造了“零资源经济”奇迹:即没有一片森林,却在国内胶合板市场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当地的某木业企业一负责人称,公司以生产室内木门为主,产品100%出口。由于家具与木门的附加值远远高于一般的胶合板,所以一扇没有上油漆的素门可以卖到50美元以上。现在公司每月生产3万扇门,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扩大产能,他们租赁了当地已经停产的某企业的厂房,自豪之意溢于言表。
当然,在他们看来,能够让产品走到国外,就已经是成功的了,至于价格,“50美元以上”,他们或许已经潜意识接受了,而且还有一分成功感。因此,中国木材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光前称,企业可以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做点儿出口很稳定,其实大量的钱是让法国的OEM赚掉了,所以国内企业一定要打出自己的品牌。因为就笔者看来,创造“零资源经济”的嘉善木业全国只有一个,但同样价格没上去,这更让我们关注到资源。
每年消耗3亿m3------
木制品“含金量”不高资源遭廉价对待
“资源告急”!自2005年以来,兴起全国性的节能风潮,能源问题被提到了战略高度。目前,每年木材消耗3亿立方米左右,这个基数并不小。大家知道,中国木材资源比较匮乏,森林蓄积量是132.46亿立方米,居世界第134位。人工林面积占世界人工林面积的28.7%,蓄积量在15万立方米。就森林分布而言,东北内蒙古林区大概占森林面积的22.6%,西南占22.4%,东南地区占30.6%。中国森林面积一亿七千一百万公顷,在世界排名第五,排在俄罗斯、巴西、加拿大和美国之后,人均木材资源占有量并不大。
基于中国资源紧缺,因此进口木材量很大,国家估计每年消耗3亿立方米左右,进口木材占43.4%,国产木材占56.6%,木材制品主要有家具、橱柜,木门、木地板等等,后三者在同类市场上质量虽不比外国差,但是中国产品价格却远远低于他们的价格,在中国卖到1000人民币到欧洲就可卖到1000欧元。不是质量相差悬殊,而是“品牌”含金量不高,“平民布衣”与“黄袍加身”是不一样的。这也折射了国内资源相对遭到廉价对待,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同样是10000元人民币价值的实木门,国内外单位实木门耗材就有差异,国外2樘,而国内按出口价格对比需10多樘,这样算来,国内“耗材”象是在吃“方便面”,企业追求出口数量,地方经济讲财政收入,这与国家大力提倡节约资源是不吻合的。另一方面,从劳动力资源来看,中国产业工人(不仅指木门行业)是怎样的境遇呢?有没有挣到足够的资本提升自己社会层次。比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挣的工资不仅要能维持基本生活,还可以投资子女教育,使下一代“产业升级”。这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长远保障。如果都像我们这样,民工(有的木门企业基层工人工作环境、待遇很差,有的使用童工)有时甚至拿不到工资,子女入学也受歧视。在这种境遇下,要“勒紧腰带”去塑造一个有科技含量的木门,要用“血泪、汗水”浸泡出一个国际“品牌”,好象说不过去。
即使中国未来木门行业发展高端产业,民工的子女连受教育的机会也没有,你哪里找未来高端产业的劳动力?此外,这里还涉及到外国资本利用国内廉价的土地资源,及水电资源、社会资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