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门窗 大世界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这里俨然是个门与窗的“殿堂”,透过这些林林总总的门窗,温馨的家庭生活仿佛近在咫尺:有的窗能隐藏窗纱,有的窗平开与推拉可以自由转换,更为奇妙的是有一种将防盗与避险集于一身的窗子,窗打开了,既能防蚊又能防盗,外人进不来,而里面的人能轻松出入。在窗子的旁边挨挨挤挤地陈列着几百个品种的移动门,有折叠门、无框门……
17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市区环城北路121号的江南爱家移门专营店,聆听了中职毕业生张锐荣如何结缘日常生活的小门窗,构筑自主经营大世界的创业经历。
军营:磨砺意志
张锐荣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小伙子十分阳光、健康、帅气,今年才27岁。1997年大联初中毕业后,他选择了东阳技校的机电专业。谈起当年为何选这个就业时要钻车床、体力劳动繁重的专业,张锐荣说,他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既然文化课学习有困难,就必须掌握一门技艺。为此,小小年纪的他对机电专业方面的知识啥都钻研,车工、钳工、铣工等,样样都拿得起放得下。
怀揣着对绿色军营的无限渴求,2000年从东阳技校毕业后,张锐荣应征入伍来到无锡某武警部队。“三个月紧张、繁忙的新兵训练,使我从一名学生锻炼成为一名准新兵,并最终从数百名新兵中,通过层层筛选成为一名特警队员。”略显腼腆的张锐荣,谈起自己当年当兵的经历,显得十分自豪。
每天背着10多公斤的****,参加越野训练,要来回跑3趟;游泳训练从中午12点一直到晚上8点,攀爬墙头、栏板等跨越训练更是家常便饭。两年的跌打滚爬,两年的军营生活为张锐荣练就了一副健壮的体魄,同时也磨砺了他坚强的意志。
商场:开辟新路
2002年退伍后,张锐荣不甘平庸,多方调研,一门心思想着属于自己的创业路。当年,我市掀开了江北大开发的大幕,市政与民用建设风起云涌,作为必不可少的门窗生意开始红火。2003年3月,他在汽车北站附近租了40多平方米的店面,有板有眼地开始经销永康的防盗门、防盗窗。“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可以卖20多扇门窗。”张锐荣自己既当老板,又当安装工,忙得不亦乐乎。
可是,创业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张锐荣的生意趋冷。“没有新产品,守着旧摊给人家代销,就会越来越被动。”张锐荣动情地说,2004年10月,他只身下广东佛山,考察当地的建筑材料市场,发现这里刚刚兴起的玻璃移门、多功能防盗艺术窗等深受市场青睐。于是,张锐荣在环城北路租下新门面,成立了江南爱家移门店。
张锐荣认为,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自主创新产品,还要走品牌之路,要让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上建立起信誉度和客户的忠诚度。
就是凭着这种理念,张锐荣花了20多万元钱从广东买回来120多个不同规格的新样品,把门、窗反复拆装,不断琢磨。“那一个多月来,我都是在郁闷和快乐两种情绪支配下度过的,郁闷的是由于在技术上总会碰到一些难以逾越的难题,但最终难题凭着自己在技校所学的专业知识被逐一解决。”张锐荣说。
为提高工艺技术,张锐荣还多次到上海、广东等先进同行厂家参观学习,并不断跟踪国际国内本行业的技术发展态势,把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有时候,为了开新颖模具,获得厂家的支持,在一个月里我一个人跑广东六七趟是常事。”张锐荣笑着说。
外贸:飘洋过海
坚持“每走一步,首先想的是顾客”的经营理念,目前张锐荣在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已有20多家经销商。但是他并未就此满足,而是将目光瞄向了更为广阔的世界市场
“义乌市场是我拓展外贸生意的起锚地,2005年上半年我不断地将新开发的产品送到义乌,请人代销。”张锐荣说,2005年6月一个法国客户非常认真地看了这些功能较多的门窗产品,这位老外觉得不过瘾,还主动跑到东阳看了产品。他觉得这些产品具有欧洲风格,其配套性、水密性、气密性、抗风性、隔热性等方面,都比同类产品好。因此,他一下子订了七万多美元的产品,2006年,又介绍了一些客户过来。
“虽然我的产品使用人离我很远,但我也绝不给客户发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张锐荣语气坚定地说,如今江南爱家移门产品漂洋过海,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安了家。
山高人为峰。作为一名中职生,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一定要有志气,暂时的困难不可怕,认准了路,敢拼敢做,不畏失败,就一定能成功。”谈起自己的创业路,他深有感慨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