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之旅(上)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本次旅程我们将带您游览东南亚,领略那里富有地域性的门文化。东南亚地域广阔,包括泰国、柬埔寨、新加坡、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11个国家。由于民族众多,信仰多种**,其建筑风格又受东、西方文化双重影响,东南亚地区的门神、门饰、门建筑的特点鲜明,不仅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还成为吸引各地游客的独特旅游景观。
泰国 曼谷大皇宫
第一站我们首先追随着《泰囧》的脚步来到泰国的首都曼谷,电影当中金碧辉煌的曼谷大皇宫想必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曼谷泰国大王宫又称故宫,建于1789年,是曼谷市内最为壮观的古建筑群。建筑群共22座,主要建筑是4座各具特色的宫殿和宫内寺院--玉佛寺建筑群。
在律实宫内有两座大门,门身与门顶塔形饰物都漆为金色。楼正中是一座高耸入云的7层尖塔,尖塔基部的四面分别饰有4个大力神,半蹲半立,双手高举。与律实宫相对的是一世王时期兴建的阿玛林宫,宫门是用泰式贴金雕漆建成的,非常昂贵。据说过去国王都是骑大象入宫,所以宫门均非常高大。
大皇宫的摩天宫殿群内有一座有三个门洞的石门,门前站立着的门神石像完全是中国古代文武官员的打扮。像这样很具有中国古代雕塑风格的门神,大皇宫内各大门道摆放着许多,如文臣武将、关公、穿清代服饰的官吏等等。据传说是以前从中国运货物到泰国出售的货船,由于航程遥遥,风大浪险,商人往往购买一些石雕像以镇船伏波。由于造工精细,而当时的泰王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爱好中国艺术,于是便购下很多这类石雕像放在大皇宫内。
泰国玉佛寺位于曼谷大王宫的东北角,是泰国王族供奉国宝玉佛像和举行**仪式的场所,也是泰国三大国宝之一。进入玉佛殿参观玉佛也是十分有讲究的,首先登上玉佛殿周围的走廊就要脱掉鞋子,然后必须绕到南面的正门才能进入佛殿。玉佛殿的正门前安放着6只铜狮子,还有一个铜缸,缸内有圣水,据说洒了圣水可以祛除百病。
泰国 曼谷大皇宫门神--“金那罗”鸟神
除了玉佛,寺内的一大亮点便是在各个殿前的门神。大皇宫的玉佛寺是泰国**最神圣的地方,每个门口都有一对六米高的门神守护。寺内随处可见各种样式的门神造型,有上半是男儿身、下半为鸟体的“金那罗”鸟神,有大象,有兽头门神,有五个头的金龙,也有力托金塔的武士,还有耀眼的藏经楼门前的金人。
最有名的门神要数守护在**门前的泰国守门神夜叉“INTARACHIT”塑像。夜叉是**天龙八部神众之一。与罗刹同为毗沙门天王的的眷属。他们住在地上或空中,性格凶悍、迅猛,相貌令人生畏;母贫父富,所以生下来就具有双重性格,既吃人也护法,是**的护法神。为了体现夜叉护法的法力,因而建成的夜叉塑像高度和佛塔差不多。上海世博会泰国馆门前就是摆放的门神夜叉,并以此为灵感设计出上海世博会泰国馆吉祥物“小阿泰”。
泰国 清迈双龙寺
接着我们来到《泰囧》里徐铮苦苦寻找的清迈**--双龙寺。双龙寺是泰国著名的**避暑胜地,是泰国清迈的著名地标,也是一座由白象选址、皇室建造,充满传奇色彩的庙宇。由于山路两旁有两只金龙守护,所以便叫做“双龙寺”。不同于一般的泰国**,双龙寺正门由两条巨大的龙身绵延环绕,在两个大龙头上各有6个小龙头昂首向天,龙身有数十米长,组成登寺石级两旁的栏杆,造型奇特,且精工雕琢。庙门两侧由大象取代中国传统的石狮子。寺前有一条200多阶、两旁有纳迦护卫的石梯,代表彩虹天桥,象征从人间通往天堂,阶梯的尽头还有两尊传统的泰国守护门神夜叉,代表天堂的守卫。
柬埔寨 吴哥
第二站我们来到东方四大奇迹之一的柬埔寨吴哥古迹,领略那里富有地域特色的石门建筑文化。
吴哥城又称大吴哥,是一座方形石城,全部用赤色石块砌成,外墙周长约12公里,墙高7米,厚3.8米。城墙四角建有4个石塔,还有5座城门,东向有2门,其余皆1门,门高20米,四周屹立着四面湿婆神,头高约3米。城门顶上都矗立着一尊佛像。城墙外有一道城壕,壕上有桥梁和堤道。
吴哥寺位于吴哥城南郊约4公里处,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吴哥寺的全貌就像一座方形石城,层层回廊纵横相连,构成一个套一个的正方形。围墙四面各开一门,西门是正门,门楼壮丽,上面有3塔相峙,门前有一尊化身为多手观音的毗湿奴神像。正门两侧有一条230米的圆柱廊,正面竖立着庄严的纪念坊,坊前是一条广阔的中央大道。门内是一个大庭院,可以容纳数千人。沿着长达347米的大道可达内围墙的豁口。大道两侧各有一座藏书室和一处池塘。内围墙长270米,宽340米,墙内在一座十字形平台的后面,经3道门可进入主殿。第二层台阶四角的小塔,各层四边都有石雕门楼,上下层台阶之间有阶磴相连,阶磴也以石屋顶覆盖。塔身、塔尖、门楼等都饰以莲花蓓蕾形石刻尖形饰品,共有1万个左右。
柬埔寨 女王宫
女王宫,又称班迭斯雷寺,位于柬埔寨暹粒省,是柬埔寨三大圣庙之一,被誉为“吴哥古迹中的明珠”。女王宫坐西朝东,内外有3层红砂石砌成的围墙,从大门到中门约50米,大道两旁竖立着两排对称的2米多高的朱红石柱。第二道围墙正东有3个石拱门,中门两侧各有一根竹节状石柱和一根镂花石柱,上面是一个山形门楣,刻有许多武士像,描述的是一个有关战争的故事。第三道围墙正东也是3个拱门,中间拱门也有镂花门柱和双层山形门楣。拱门之间有两扇窗户,每扇窗上嵌有5根竹节状的窗棂。
石门里是女王宫的中心部分,3座朱红色的钟形寺塔由一条巨大的石基连接在一起,两面有对称的配殿,还有石台石屏,所有建筑都雕刻着各种图案和画饰。3座并列的寺塔建在1米多高的台基上,每座塔的东、南、北各有1门,门高仅有1.2米,门上有7头那迦蛇翘首警戒,所有朝圣者必须弯腰屈膝才能入内。每个门前都有石雕守护神一对,两侧墙上都有手持长矛的武士及身饰璎珞的仙女浮雕。
塔基及两侧的神龛和门楼上,也是千姿百态的浮雕,内容大多是记载古代高棉人民的生活情景和抵御外族侵略的战斗场面。在中间寺塔右侧的一座巨大的神龛上,完整地保留着一幅石雕“战象图”。这幅图把当时高棉人民抗击外族侵略的战斗场面再现在石壁上。寺塔各层门前都有一对守护狮石雕,右手持兵器,左手按在跪地的左膝盖上,右腿半蹲式。头部有的像猛兽,有的似鬼怪,外形彪悍勇猛,是婆罗门教三大神主的守卫者。
新加坡 南洋大学牌楼
2012年第9期杂志,本刊以“与牌楼对话、读读中国特殊的门文化”为题介绍了中国的牌楼(也称为“牌坊”)文化。这一次,我们来到了新加坡,也来看看这里的牌楼文化。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华人聚集最密集的地区,中华文化在这里得到了传承和发扬,从牌楼文化上便可见一斑。这里最有名的牌楼当属南洋大学牌坊。南洋大学牌坊简称为南大牌坊,按牌坊的间数分为三间四柱的柱不出头类(即柱子不高出牌楼),按建材分为现代水泥牌楼,按功能分为山门式牌楼。
南大牌坊于1954年10月开始动工兴建,次年竣工,至今算来已过了59载春秋。
南洋大学牌坊实际上便是校门,与清华大学的“清华门”如出一辙。南洋大学,是新加坡从1955年至1980年存在的世界范围内唯一的一所海外华文大学,承载着海外华人延续中华文明的深切冀望。皇皇而立的南洋大学牌坊也成为中华文明在英国殖民地顽强生存与传承的象征。
南大牌坊历经多次浩劫。初始,“南洋大学”四个字是大师于右任的墨宝,但是1980年政府着手拆除牌坊上的南洋大学和1955的字样,使得牌坊首度沦为无字牌坊。1981年,牌坊挂上新成立的理工学院英文字样。1986年理工学院更改校门后,牌坊不仅二度沦为无字牌坊,更几乎惨遭拆毁。1998年3月政府宣布南洋大学牌坊和原南洋大学图书馆及行政楼列为新加坡国家保存古迹,并将修复南洋大学旧校门牌坊,恢复原有南洋大学与1955的字样,至2000年7月完成了全部修复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