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筑梦,沧桑巨变
编前:西铝工业公司,前身是西南铝六分厂,在以包装箱为主导产业的计划经济时代曾辉煌一时。随着市场经济风起云涌,,后劲乏力等弊病日益显现。3年前,工业公司破旧的厂房甚至成为重庆电视台某栏目上世纪60、70年代厂房的取景地。断壁残恒,代表着贫穷与落后,破败与衰退。3年后的今天,工业公司的职工人均收入大幅增加,对外销售收入呈倍数级增长,新建标准厂房拔地而起,发展后劲十足。将近500多人的这家企业,历经沧桑巨变,实现了美丽的蝶变。
织梦--倾听职工呼声,纺织发展的梦想
2010年1月,刚刚走马上任的工业公司经理林大福站在防盗门生产厂房里,心情格外沉重。头顶的钢筋锈蚀,雨水正滴滴答答从厂房顶落下。而之后没过几个月,支撑了近40年的简易棚户厂房屋顶自然坍塌,致使工业公司的防盗门生产线一直处于停滞状态,本就面临着生存危机的工业公司,此刻更加举步维艰。
“受命于危难之时。我那时就有一个梦,就是要让我的职工不用再在这样的破旧厂房里淋雨,不再让公司的设备淋雨,不再让职工每月实际到手的只有几百块糊口的钱”。林大福这样说。
要实现梦想,就要着眼行动。走马上任后,林大福带领着新一届工业公司****理清思想,摸清家底,走访市场,深入调研,迅速敲定了“促进结构调整,拓展市场空间,加快技改步伐,强化基础管理,深挖企业内潜,改革惠及职工,实现最大效益。”的工作思路。
思路敲定了,但真正实施靠的是职工群众。怎么样让职工真正参与到公司的发展计划中来?
2010年5月6日,工业公司召开经营团队与班组长交流会,力图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发展的症结所在。而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会议没有工业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参加,经营团队撇开中层管理人员直接与班组长交流,这在工业公司尚属首次。用他们的话来说,这样的交流可以最大程度地防止在倾听基层声音时“失真”,防止在交流中出现断点。下情上达,在工业公司第一次有了直通车。如今,这样的会,在工业公司每季度召开一次,雷打不动。
“我们希望涨工资,收入太低了。”、“我们的工作环境太差,休息室就是一个烂棚子。”、“我们连个象样的洗澡堂子都没有,下班了一身灰尘没法洗。”……首次交流会上,大家积攒了很久的话一下子全倒了出来,各种问题摆在新的经营团队的面前。
说起当年的首次交流会,林大福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当时,有一个班组长提出,能不能在木材干燥窑外搭一个棚子,这样雨天工作的时候,大伙就不用淋雨了。面对如此低的职工诉求,新一届****在感慨之余也暗暗下了决心。
“我们就是要直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从来不怕打开问题的盒子。我们班子就是要搞好经营,让职工有活干,没有合同我们自己走人”。交流会上,经营团队对职工做出了庄严的承诺。
追梦--实施拆危技改,插上腾飞的翅膀
2010年下半年,已成危房的防盗门生产厂房自然倒塌,工业公司主导产品之一的防盗门生产陷入停滞,成为工业公司扩产上量的巨大瓶颈。与此同时,另一主导产品--包装箱也因为设备的陈旧而影响了生产。危旧厂房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发展的停滞让公司新一届经营团队寝食难安。
“当时我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厂内西南铝集团内部的包装箱生产保供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厂外是厨卫门的经销商催货电话,我们经常是焦头烂额。”销售部计划员沈春梅说。
拆危技改刻不容缓
消除安全隐患,增强发展后劲,工业公司从2010年下半年拉开了拆危技改的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