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手企业的挑战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中国有一句古话,“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创业虽然很艰难,但接手父辈打拼的产业,则是更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据国外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美国,家族企业在第二代能够存在的只有30%,到第三代还存在的只有12%。而在中国,也有“富不过三代”的古谚。
世界上“败家”案例也比比皆是。2005年,JP摩根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大部分超级富豪过去20年都不能守住巨额财富,“败家率”达80%,主要是由于股票投资失利、被征收重税及挥金如土,令他们身家大缩水;麦肯锡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全球范围内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其中只有大约30%的家族企业可以传到第二代,能够传至第三代的家族企业数量不足总量的13%,只有5%的家族企业在三代以后还能够继续为股东创造价值。
对这些企业的接班人来说,除了自身能力以外,也不能忽视客观原因。以中国木门行业为例,年产值仅为800亿,但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竟多达上千家。门业由于起步晚,进入门槛低,以及受房地产行业的影响,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较低,行业集中度低,存在大量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规律始终存在,随着木门行业日益成熟,必将有一大批企业被淘汰。而在这个节点上,正好迎来中国门业的接班大潮。这一批青年企业家,将带着巨大的压力和责任,接手家族产业。
但这些青年企业家在接受采访时,并没有表现出气馁和悲观。一位有留洋经历的“创二代”表示,很多人所炒作的木门行业的洗牌,并不会很快到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将通过自我提升来降低成本,并适应市场的变化。
这些青年企业家,和父辈相比,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他们学历高、眼光高、思维更加开放,很多人毕业于名牌大学,甚至有留学经历,有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背景。但是很多人并不愿意继承父业,大学毕业之后,一些人在完全不同的领域创业并获得了成功。还有一些人,选择了做打工仔。尽管经历不同,但最后,他们还是因为独生子女的身份或者其他原因,而不得不选择“回归”。
在他们身上,父辈们寄托了“家业长青”的梦想。实现百年家族企业这一目标,也并不是没有可能。有关家族传承的正面例子也有很多,美国肯尼迪、福特、洛克菲勒、福布斯等家族,至今仍是威风不减当年。全球100家家族企业荣登2006年“胡润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榜”,第一名是著名的日本大阪**建筑企业金刚组,传到第40代,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尽管在中国,很多企业都是改革开放之后所创立的。但家族传承仍然在很多企业家身上得到了体现。很多木门企业家,祖祖辈辈都是木工,精湛的技艺在现代化的工厂中得到了发扬。而中国门都永康,自春秋战国起,便是闻名海内外的“五金之都”,改革开放后又实现了产业复兴。
如今,整个中国门业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产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正努力赶超国际一流企业,改变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低端位置。整个业内,包括重视经济发展的政府,都对中国门业的新老接替高度关注。“富一代”还未完全退出,“富二代”将陆续登场,这时候讨论能不能“富过三代”,研究家族产业的延续模式,正是基于未雨绸缪的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