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是不少门企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三线城市和新农村市场崛起
从宏观上讲国家正在密集调控房地产市场,不过所调控的房地产市场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以及一线二线大城市,对于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村来讲,影响微小,这片市场依然刚性、需求依旧广阔。人都会有叶落归根回家置业的概念,因此这一市场带动了门业的蓬勃发展。据抽样调查,不少木门企业均已涉足二三线市场和新农村市场。在房地产政策的密集调控下,不少知名木门品牌转战足迹,纷纷伸向全国各地的农村市场。
据了解,近年来一二线建材市场门店租金平均涨幅超过20%,这部分费用的增长必须由经销商自行消化。销售受阻费用增加,受到双重压力的影响,一二线城市的门业经销商也不能独善其身,虽然销量依靠厂家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勉力支撑,但是经营效益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在一二线城市销售受阻或原地踏步的情况之下,经销商的三、四级市场正出现增长。调查显示,从业绩增产率来看,有近40%的三四级城市门业经销商的销售增产率达到30%~50%的水平,有26.6%的经销商业绩增长超过了50%,在增长率超过50%的经销商中,有1/3左右的经销商业绩增长率超过了100%。
拒绝价格战
从2012年底到目前,不少门企利润下滑,在经营上陷入一种反思。最终将种种数据不良现象归结为“拼价”两字。从2004年左右开始,中国门业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但千里淘沙,泥沙俱下,不少门企走过低价扩张之路。“各品牌门类产品,都吃过价格战的苦头。一个外地门业品牌来到当地,首先会不断到各家比价格,最终导致门企进入低价竞争怪圈,将价格压至利润的极限。一些门业企业办了三四年就不见踪影,这也是一个主要原因。”一位门业协会资深人士说。
“跟单独做木门产品相比,整体家居的生产营销模式直接面对终端市场,一个订单就相当于以往几个月的产值。”某木门品牌经理表示。
在国内如今需求决定生产的经济硬规律的前提下,传统门企价格型、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式,未来门企将进入“强者恒强”的局面,木门企业必须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在工艺和质量上做足文章。整体家居、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可说正是不少门企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预测,未来3~5年将是门业品牌跑马圈地最佳时机,而2012年是木门市场大浪淘沙的启动年份,2013年,相信有许多木门品牌的业绩增长会令不少木门同行刮目相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