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企业进入“微利时代” 传统的营销模式亟待改变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很多消费者反映,现在的家居产品价格真高!随便买一套家居产品就要好几万,可能还不是很好的品牌,近日,有媒体报道,家居企业的暴利时代已经过去,现在只能赚点毛利。
(图片来自网络)
家居市场价水涨船高
大部分家居产品,从厂家到消费者,总会经历“厂家-经销商-卖场-消费者”的环节,而这个过程就伴随着家居价格不断上涨。
家居产品标价与出厂成本价相差4倍,这是否代表着家居行业的暴利?事实上,不少家居标价格很高,但经过促销、团购等名头的打折后,最终成交价却往往只有标价的一半甚至更低。“家居行业暴利时代早就结束了,消费者也比十年前更加理性和聪明,买一套家居产品至少会比较3至5家品牌,同档次品牌之间的价格战使得产品的最终销售额大幅缩水”,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厂家也意识到销售流程环节带来的涨价问题,“厂家直销”、“工厂让利”等方式,就被不少企业采用,通过将消费者直接拉到工厂仓库看货,给出一个更令人心动的“实惠价”。
近日,据媒体报道,大约10年前,佛山地区的家居行业有过相对高额利润的辉煌时期,但2011年以来,“家居行业的高利润已成历史”。
企业开始重视控制成本
在制造业,原材料在产品的总成本中要占到50%至70%,所以原材料的进价、数量、品质关乎一个产品成本的轻重,生产环节的控制与管理是产品成本实际形成的环节,90%的成本在此发生。在家居行业毛利率降低的态势下,成本控制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仅从原料和生产环节来控制家居成本是远远不够的,一般情况下,产品成本的70%至80%在设计阶段已经确定,而现在大部分家居企业都缺乏对这一阶段的成本控制意识。“片面追求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控制手段大多依靠减少原材料的消耗,是非常单一的”,他透露,甚至有些厂家为了这种“成本控制”反而走向“偷工减料”的极端,实际上是“拿自己的品质开玩笑”。
在市场不景气时期,不少家居企业应对的通常做法是首先降低员工薪金水平或裁员,以此方法降低家居企业内部成本,其次加强与上游供应商、下游分销商的谈判,向家居企业外部转移成本。上述做法解决燃眉之急十分有效。但是,专家认为,单纯性的成本转嫁是非常不可取的。将成本的压力转嫁给供应商、分销商,最终还是无法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甚至会减少从最初原材料到最终消费品的增值额。尤其是在供产销联系日益紧密的环境中,若过多依赖成本转移,会极大地伤害家居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的和谐关系,使家居企业失去合作良好的伙伴,会影响家居企业以后战略目标。
传统营销模式弊端显现
单纯从生产成本的角度来说,家居并不贵,但租金等各种成本占比很高,因而使价格背离价值。这一现象反映了传统家居营销模式的极大弊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值得中国家居行业深刻反思。
随着全球资源紧缺,原料价格大幅增长,作为资源性产品的家居成本价必然提高。但整个家居市场消化力的涨幅敌不过原材料价格的增长速度,销售面临困境。业内人士指出:整个家居市场消化力的涨幅敌不过原材料价格的增长速度,市场销售业绩惨淡。而品牌整合,资本运营,企业联盟更趋活跃将是今年家居行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各个品牌已经进入了品牌内涵的建设阶段。相关企业之间达成也应合作共存,创新营销模式,达到互补共赢。
实际上,家居企业进入“微利时代”不是偶然,市场总是峰回路转的,家居企业的十年黄金暴利时间已尽伴随着房地产业的低迷陷入沉思,这也意味着,价格战、传统营销等一些老旧的东西在面对新时代的来临时统统都要改变,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也给了家居企业以思考,究竟什么是他们想要的?什么是消费者想要的?如何做到满足消费者日益变化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