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家居标准不统一 消费者需留意三大猫腻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现在的定制家居缺乏统一标准,很多地方都不规范,市场价格不一。因此,消费者在选择定制家居时,一定要货比三家,不要因为贪图便宜而买回了劣质产品。定制产品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的权益往往无法得到保障。因此,消费者在选择定制家居时,不能盲目追求个性而忽视对家居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的要求。
定制家居标准不统一 消费者需留意三大猫腻
定制家居满足个性化需求
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个性衣橱,放入自己喜爱的衣服和美鞋,一直是年轻的80后的梦想。合理的定制家居,不但合理利用了家里的空间,价格也比市场上的家居便宜了一些。衣柜里专门制作的各式搁架,还把被褥、衣服甚至袜子等物品统统收纳了起来,节省了不少空间。
其实,从实用方面来说,目前市场上的家居由于款式、尺寸的限制以及不易融入整体家居装修风格等因素,已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人对家居空间的需求。而整体定制家居定做的方式,在解决这些矛盾的同时,更能合理利用好空间,也为日后的维护和调整提供了诸多方便。
目前,定制家居的种类越来越多,衣柜、壁柜、橱柜、沙发、洁具、餐具等产品,都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居室空间的尺寸以及家里整体装饰风格来量身订做,有的厂家甚至还推出了从家居制作到饰品搭配的整体定制服务,满足了人们对家居空间的个性化要求。
定制家居不规范暗藏猫腻
单从省钱的角度讲,如果厂家的信誉口碑很不错,那么定制家居是很划算的。 如果所有的家居都定制,找一个可靠的厂家,选定一种较为环保的主材实施整体定制,因为材料利用率高,做下来要比购买同样材料的成品家居节省千元以上,不少消费者也是冲着省钱选择了定制产品。
但是目前,定制家居还没有规范的标准,在材料、环保、价格等方面还是以厂家与消费者的自我约定为主。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一旦不注意,就可能陷入到定制家居误区中,以至于多掏腰包。
猫腻一:定制家居计价模式不统一
据了解,定制家居计价模式一般为:材料的实际使用量×单价+主配件费用=总价。销售人员在报价时,往往只告诉消费者每平方米使用材料的价格,而制作衣柜时,安装搁板的金属扣件、轨道、合叶等都是另行收费。安装推拉门的话,门和推拉轨道的价钱还要另计。消费者如果不问清楚,仅按材料使用量来计算价格,做好后的衣柜一定会超出预算。
猫腻二:定制家居材料用量算法不同
定制家居最主要的费用是主材的价格。同样以定制整体衣柜为例,很多人都认为使用材料的用量就是做好后的面积,如果整体衣柜一共是3平方米,以为直接乘以材料单价就是主材的价格,却忽视了搁板、搁架使用材料的面积。一般定制产品特别是定制家居材料的使用量都要算展开面积,而不是整体面积。
猫腻三:定制家居产品质量难判断
定制产品提供的样品都是以原材料来区别价格,同样规格的推拉门,材料不同价格也从4千多元到1万元不等,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很难区别出每种材料的差别。如果厂家在制作过程中以次充好、偷工减料,消费者很难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