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园掌门人张桂生的木门情怀:忠一事 尽一生
有人说创业就是为了挣钱,这一点并不可耻,谁都想让家人生活的好一点,年轻时候的张桂生,也有着同样的想法。22岁的他开始自己做木门,张桂生认为要想产品卖的好,质量必须过硬。凭着一股山东人特有的朴实劲儿,他从那时起认真研究起木门技术,这一研究就是36年。
年轻的时候也想挣钱,但很快就忘了
1991年,张桂生拿着自己近十年的积蓄创立了万家园木业,从最初的十几人到现在的1300多人,企业在不断地强大,当年的小伙子如今已是花甲之年。多年的技术钻研成就了他沉稳、干练的性格和敏锐的洞察力。在环保风暴到来之前,他以过人的技术和精力,将车间除尘、VOCs处理系统加装到位并高效运转,全部产品实现油改水,为行业探索出一条可行的环保改造之路。
对于这30多年的历程他是这样说的:“年轻时也曾经想过放弃,因为这行太苦,也太难了!没有人教你,任何事情都要自己去摸索,我独创的底着色工艺,木纹清晰饱满、立体感强。十几遍的油漆,一道工序没做好,这扇门就报废了,为了把品质做好,就得自己一次一次的去研究,去实验,至于赚钱,没工夫去想,早就忘了”说出这些话的时候,他的神态透着无限的坦然。
消费者不懂但是我们懂,做事情得凭良心
木门看似简单,实则包含很多看不见的东西。比如油漆,油漆细分高中低档,每两个档次之间相差几十块钱。油漆种类也不同,PU、UV、PE、水性等。选择什么样的油漆,全凭企业自己决定。同一块木头的颜色是不同的,需要做十几遍油漆去“拉”到一致,消费者没见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工艺难度。另外平整度对油漆的影响很大,国内的砂光机和外国的对比,效果就有区别,可能刚做上油漆看不出来,但是使用时间长了,就能看出问题了,这些细节,消费者都不知道。
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每一分的利润他都精打细算。改造厂房、扩大规模、引进先进设备、根据自己的需求改造设备、加装环保系统、改善工人的劳动环境、减低大气污染、提高材料的环保等级、用水性漆为消费者负责,这些钱他花起来都不心疼。唯独花钱做广告,他比较抠门。
再比如“纯实木”产品,消费者一听“原木”就觉得很好,至今行业内没有“原木”的定义,我们认同的说法是“纯实木”,但是纯实木也分很多等级,品质上也千差万别,就算同样的品质,制作工艺上有差别,效果也大相庭径。所以仅仅用一句“原木”作为卖点,以此获利,而不去认真研究木材的特性,真正解决纯实木产品容易出现的问题,心存侥幸的卖产品,我觉得是欠缺的,做事情得凭良心。
走捷径很快,但是却走不稳
万家园从成立至今,始终秉承“万千细节,只为你家”。简单的八个字,却蕴含了张桂生浓浓的木门情怀。一扇门对企业来说只是一件产品,对一个家庭来说,却是一辈子的守护。
中国人做事讲究效率,德国人做事讲究严谨,立足点的差距也就造就了我们很多产品不如他人。中国木门厂家好几万,但是做好的,做出规模的,屈指可数。也许依靠一些不为人知的手段和营销,让企业在短期内赚到钱,但是习惯于走捷径的人,虽然走的快,但是一定走不稳,最终会摔个大跟头。
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这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人生哲理,张桂生做到了。
(来源:搜门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