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专家曲丕良:谈《木门窗》国标诞生的那些事儿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近日,《木门窗》主要起草者--北京建筑木材厂原总工程师、资深木门专家曲丕良跟木材打了一辈子交道,既懂专业技术又深谙行业情况,对我国木门窗标准的变迁如数家珍。“改革开放以后,木门窗的应用开始增多起来,然而当时的标准偏重于实木,且缺少细则,这让正在增多的人造板缺少相应的标准,从那时起,人们开始酝酿编制木门窗的行业标准。”
(图片来自网络)
欣赏更多木门图片
2000年,《建筑木门木窗》以行业标准的姿态问世。“我认为这部标准编得很好,编写组都是行业圈内的人,在编制过程中下了很大工夫。”他说。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木加工行业生产技术、加工设备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各种各样性能优良的木质复合材料已大量应用于木门窗产品中。这一切的变化让《建筑木门木窗》表现出了一些不适用之处。
“以前的门窗都是白坯的,工厂并不负责油漆,建筑公司的安装队有油漆工专门负责油漆,所以旧标准没有对门窗饰面处理标准做出要求。而现在不同,由于环保要求及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门窗基本上都是通过工厂化生产完成后直接装配,上油漆的步骤直接在工厂中完成。而在产品的尺寸公差上,以前的门扇要比门框大一些,可以安装完毕之后再刨边,但现在的情况不允许现场刨工,所以门窗设计尺寸必须准确。”
曲丕良指出,由于饰面材料市场的快速发展,材料环保、理化性能方面面临更多的挑战;建筑节能概念的流行,对门窗的气密性、水密性和隔声性也提出了很多要求;此外,随着木门窗产品大量走向世界、国外设计也进入中国,而国内标准制定滞后,企业往往只能以国外零散企业标准及国外设计师技术要求为依据供应产品,相当被动。
“以上种种,说明编制新的木门窗标准是十分必要和迫切需要的,对于规范市场、指导生产、解决纠纷、引导行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耗时六年时间编制完成的中国木门窗行业首部国家标准--《木门窗》于去年12月1日实施后在业内引起巨大的反响。
由于宣传贯彻不充分,导致了一些对《木门窗》的错误解读。曲丕良举了个例子,“有报道称,《木门窗》里没有‘浸渍剥离’这一检测项目,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他用手指着标准最后几页的规范性附录告诉记者,“木门窗发展得太快,涉及的材料大量增加,所以我们在规范性附录中把与其相关的规范都列了进去。”
【延伸阅读】




















